本文发表于4月16日《医师在线》
本报记者 高彩艳
本报讯 4 月7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江西省医师协会主办,上海尊龙凯时药业承办的“铸就心的长城—中国医师宣言暨中西医结合冠心病治疗进展论坛”在南昌成功举办。会议由《医师在线》报常务副社长杨文琳主持。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江西省医师协会会长刘富林、江西省卫生厅医管处处长龚建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范维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延庆以及来自江西省各地的300 多位医师参与。
《中国医师宣言》背景:背景之后的背景
2005 年,我们接触到了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也就是医师宣言。这是由美国内科学会联盟和欧洲医学会共同发起拟定,最早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受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杨镜常务副会长签署了在中国推广医师宣言的协议。2006 年以后,在上海尊龙凯时药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多个省市开展了宣传工作。《中国医师宣言》是根据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由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委员会专门成立一个小组,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提炼出的别具特色的中国医师的宣言。2011 年6 月26 日,《中国医师宣言》在首个医师节上郑重推出,受到医师们的广泛欢迎。
《中国医师宣言》核心精神是“ 平等友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它代表着我们广大医师的意愿,是对社会、向患者进行了郑重的承诺。《中国医师宣言》活动倡导广大医生学习,践行中国医师宣言的这种精神,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解读中国,从解读血案开始之】
执业环境恶劣,职业精神阙如
◎ 蔡忠军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宣言》对当前的执业环境、医患之间关系的改善有着深刻的意义。医患纠纷大量出现,远的不说,就今年的哈医大血案就让人心寒。每一个月都在上演着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行为,不少医务人员以身殉职。造成这些血案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病人或病人的家属。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为什么我们的执业环境越来越恶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这些人民健康的守护人进行无情的残害?
我想,有国家体制、机制的问题、政府的问题和社会舆论导向的问题,我们广大医务人员也应该反思。在这种形势下,今天我们重申职业精神,是顺应社会发展,也是净化医生执业环境的迫切需求。
推行“宣言” 宣言中国
◎ 刘富林 江西省医师协会会长
我认真研读了《中国医师宣言》,这份中国版的“ 希波克拉底”宣言,体现了全世界医师的行为规范。以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圭臬,融入中国大医精诚的传统理念,规范医师的职业精神、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江西医师协会将以参与本次活动为起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中国医师宣言》,在加强医风医德建设、发挥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医师规范,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个主体是怎样约束自己的,让患者相信医生,改善并改变一些不正确的就医理念,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通过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风范,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多方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广大医务人员一定能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解读医师,不同凡“响”之】
不愿生有所憾,但求问心无愧
◎ 石丽英 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总干事
《中国医师宣言》是我们在2005 年推行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从撰写修改到广泛征求意见,历时两年多,由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研究院初步起草。修改的过程中提供反馈意见的包括各级领导、院士专家以及一线医师、新闻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可以这样说:中国医师宣言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今天医患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医师宣言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医师行业自律的一种体现,更是我们向社会发出的一种声音。
我们倡议:践行《中国医师宣言》,做人民的好医生!
呼吁愈多,理解愈多
◎ 周俊杰 上海尊龙凯时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医师宣言》的活动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二十多个省市开展,得到当地医生的热烈响应。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肩负着人民健康的重托。但是,目前相对不足的医疗的投入、不够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及不合理的医疗资源分布问题,成为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的桎梏,导致医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医生执业的根本精神(即所有医师追求的职业理想)就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医疗环境需要政府、社会、患者及医师共同创造。我们呼吁社会对医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作为一家医药企业,在提供更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愿意为医生执业精神的树立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术报告厅】
中医药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长期治疗中的价值
主讲:范维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
目前冠心病事件并不比过去减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长期治疗就成为重点,而在这方面,中成药大有可为。比如,麝香保心丸,它作为防治冠心病最常用的中成药,因疗效卓越,安全性高,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及患者的认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麝香保心丸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易损斑块及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
2010 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完成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至6 个月以上,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的发生,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量。研究观察了200 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一组合用麝香保心丸,一日3 次,每次2粒,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合用麝香保心丸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和心绞痛事件明显减少。因此,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可在远期明显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链接
麝香保心丸源于世界上第一部成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苏合香丸,经过反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研制而出。2006 年,其因独特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保密局认定为中药保密品种,处方和生产工艺受到国家最高保护。2010 年,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牵头,全国100 家三甲医院参与,将对2700 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预期为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提供循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