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吴彦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又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
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却了解很少,掌握冠心病正确用药的比例极低,北京社区冠心病患者调查显示:88.3%的患者知道心脏的大致位置,但能准确说出的只有11.6%;85.4%的患者知道服用硝酸甘油,但正确服用的只有3.7%;很多人都知道用中药防治冠心病,但绝大多数患者,甚至包括部分医生认为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都是一样的。
治疗冠心病中成药的差别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但是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但很多医生在使用当中常常混淆两者的区别。活血化瘀药的代表药为含丹参、三七、水蛭、蜈蚣等活血化瘀成分的制剂,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具有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甚至溶栓的作用,也就是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
芳香温通药代表药常用的是麝香保心丸,含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近年还发现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通俗称为“药物搭桥”),可以概括为针对“血管”起作用,所以活血化瘀和芳香温通药物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临床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加以选择。
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血粘度
活血化瘀药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对于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随着血粘度的降低,淤阻解除,循环状态也得已改善。所以对于这样一类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矛盾的病人,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但在一定程度对活血化瘀的副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性,临床上往往不够重视,尤其要慎重对待下列冠心病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
1,冠心病合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此类患者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凝集。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大量、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诱发胃肠道出血。
2,冠心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要慎重,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要慎用或少用,在咯血期应禁用。
3,冠心病患者脑部检查发现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慎用或忌用活血化瘀药,以防脑出血。
4, 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患者,极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故应忌用或慎用。
5,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由于单味中药丹参、川穹、三七等,以及组方中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造成抗凝作用叠加;并且阿司匹林和很多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都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合用也可能会带来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叠加。所以,应用活血化瘀药时要注意随时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指标、微循环指标等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用芳香温通药物保护血管
芳香温通法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法则,芳香温通治疗侧重于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脉”,其代表药是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不仅可以快速缓解胸闷、胸痛、心绞痛等症状,长期使用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改善缺血心肌血供,避免了活血化瘀药久服破气的弊端。
冠心病防治的关键是血管保护,通过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等来延缓冠心病的病程。麝香保心丸长期服用不仅具有内皮保护功能,还有一个好处是促进心脏“自身搭桥”。人体具有自身代偿机制,用于损伤后的修复。心肌缺血后,周围的组织会发生复杂的反应,生长新的小血管缓解缺血心肌供血,但是这种代偿作用比较有限,不足以完全代偿心肌血供。通过药物的使用,可以使得这一修复过程更有效。麝香保心丸的独特之处就是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完善机体的代偿作用,并且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持续地改善心肌缺血,冠心病得到比较根本的改善。
因此,麝香保心丸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胸闷憋气症状明显的病人较为适合,由于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小,可以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尤其适合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除孕妇禁用以外,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使用。临床使用当中应注意,在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的过程中部分人可能出现唇舌麻木感,改为吞服即可解决。
冠心病中药的合理选择相当重要,在临床使用当中,应根据疾病的主要矛盾是在“血”还是“脉”来选择治疗药物,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短期调节血粘度,使用芳香温通药物可以长期保护血管及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从而建立新的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心肌血供,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